车辆与交通学院

学科概况
  学院依托校企协同平台与前沿技术研发能力,深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领域,为成渝地区汽车产业集群输送兼具工程实践力与创新思维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赋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具体研究方向如下表所示:
专业 方向名称 方向内涵
汽车工程技术专业 智能网联汽车
方向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整车架构设计、线控底盘开发、多传感器集成等核心研发领域,面向智能驾驶域控制器开发、车载计算平台制造、多模态传感器标定等关键技术环节,强化智能驾驶算法工程化部署、高精度定位系统适配、车规级硬件产线调试等实践能力培养。以智能网联汽车全生命周期技术链为依托,突出整车电子电气架构设计、智能驾驶系统集成测试、多传感器协同标定及产线数字化工艺优化等核心技能,通过校企协同研发中心与智能产教工厂平台,深度对接智能汽车试制产线、自动驾驶标定车间及智慧工厂场景,培养具备智能驾驶系统开发、线控底盘调校、车载设备装调与多场景标定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自动驾驶车辆量产、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工厂建设及新型汽车电子产业链升级。
汽车试验与测试技术方向
 
围绕整车性能验证、关键零部件可靠性测试、智能驾驶系统功能安全评估等核心领域,聚焦车辆动力性、经济性、NVH(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测试,以及智能网联系统场景仿真、车载传感器精度标定、耐久性环境模拟等关键技术环节,强化试验设备操作、测试方案设计、数据采集分析与测试标准体系应用等实践能力培养。以汽车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为导向,突出整车道路试验、台架仿真测试、智能驾驶功能验证及新能源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安全检测等核心技能,依托智能网联测试场、数字化试验平台及校企共建检测中心,深度融合国标、ISO及企业测试标准,培养具备试验设备调试、多维度数据分析、故障诊断及测试报告生成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新能源汽车性能优化、智能驾驶系统功能安全认证及汽车产品全流程质量管控,助力汽车产业研发体系升级与产品质量提升。
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 聚焦新能源汽车整车设计与集成、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开发、能源管理与智能充电技术等核心领域,围绕动力电池性能优化、电驱系统高效匹配、整车能量流控制、热管理系统标定及轻量化材料应用等关键技术环节,强化电池Pack组装与测试、电控策略调试、电机性能台架验证、充电设施智能运维等实践能力培养。以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技术链为导向,突出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安全检测、电驱系统故障诊断、高压电气系统装配调试及智能充电桩部署等核心技能,依托新能源整车试制产线、三电系统实验室及校企共建智慧能源实训平台,深度融合国标、ISO及行业技术规范,培养具备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开发、高压安全防护、智能充电网络运维及能效优化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新能源汽车产品研发迭代、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及绿色出行服务体系升级,助力“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电动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汽车服务工程技术专业
汽车检测与维护应用技术 本方向紧扣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前沿,以“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为主线,聚焦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终端及动力总成的智能化运维,培养掌握数字化检测与智能维护技术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深度融合人工智能诊断算法、大数据分析平台及车联网远程监控技术,重点强化高压系统安全运维、车载网络协议逆向解析、智能检测设备研发及故障预测性维护等核心能力。依托校企共建的新能源汽车智能诊断中心、三电系统效能评估实验室等平台,对接特斯拉远程诊断体系、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等行业标准,构建“数据采集-智能诊断-精准修复-效能优化”全流程闭环培养体系,为智能网联汽车后市场服务、新能源汽车运维技术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新能源汽车运维技术 本方向以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的全周期运维技术为核心,聚焦智能诊断与数据驱动技术,培养具备高压安全检测、能效优化及故障预测性维护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深度融合大数据分析、云端监控及物联网技术,重点构建动力电池健康状态评估、电驱系统动态性能校准、整车能量流智能优化等核心能力;依托校企共建的三电系统实训平台与智能运维数字孪生系统,对接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GB/T 电动汽车运维标准等行业规范,贯通“数据采集-智能诊断-动态修复-能效升级"全流程闭环培养体系,强化从硬件检测到软件算法调优的复合型技术实践。通过虚实结合的场景化训练,为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输送精通三电系统智能化运维、充电网络协同管理及安全风险防控的技术骨干,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运维与可持续发展。